财税实务
- 简论“三类”企业入市与优化财务管理 [2003-11-12]
- 用机会成本法指导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 [2003-11-12]
-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思考 [2003-11-12]
- 职业判断在重大会计舞弊审计中的作用 [2003-11-12]
- 上市公司审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2003-11-11]
- 强化公司财务管理——美国公司假账的启示 [2003-11-11]
- 成本性态新解 [2003-11-11]
-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比较 [2003-11-11]
- 论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中的债权人地位 [2003-11-10]
- 我国国家审计模式重构的探讨 [2003-11-10]
- 论具体会计准则产生的动因及社会效应 [2003-11-07]
- 财务理论范式革命与财务学的制度主义思考 [2003-11-07]
- 对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分摊的质疑 [2003-11-07]
- 创建二十一世纪管理会计体系初探 [2003-11-07]
- 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 [2003-11-07]
- 知识资本与企业财务管理 [2003-11-06]
- 技术进步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冲击 [2003-11-06]
- 试论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对管理会计的贡献 [2003-11-06]
- 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行为的特点、成因及审计识别 [2003-11-06]
- 会计准则制定及其“经济后果”浅探 [2003-11-05]
- 浅谈知识经济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2003-11-05]
- 作业成本制度及在银行管理中的应用 [2003-11-05]
- 战略管理会计的体系内容 [2003-11-05]
- 试论审计意见中的“公允性” [200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