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等式,也被称为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是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主要有以下两个重要的等式。
第一个基本会计等式是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资产反映的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则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从企业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资金要么是债权人提供的,要么是所有者投入的,这些资金都被运用到企业的各项资产上。例如,企业向银行贷款购买设备,银行贷款形成负债,设备则是企业的资产;企业所有者投入资金购买原材料,投入的资金属于所有者权益,原材料就是资产。所以,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总额必然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之和,这一平衡关系不会因为经济业务的发生而被打破。
第二个会计等式是收入减费用等于利润。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利润则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当企业取得收入时,会增加利润进而增加所有者权益;而发生费用时,会减少利润从而减少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动态地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形成过程。
综合来看,这两个会计等式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收入和费用的发生会影响所有者权益,进而影响资产和负债的平衡关系。例如,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会使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同时增加所有者权益;发生费用时,会使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同时减少所有者权益。但无论经济业务如何变化,都不会破坏“资产 = 负债 所有者权益”这一基本的平衡关系,它始终是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通过对会计等式平衡关系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