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核算和权益法核算是两种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用于处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关系。下面是它们的具体操作步骤:
成本法核算:
1. 初始投资:确定投资金额,并将其记录为投资企业的资产。
2. 分红收益:根据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获得的分红收益,将其记录为投资收益。
3. 其他收益:根据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获得的其他收益(如利息、租金等),将其记录为投资收益。
4. 价值变动:根据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变动,将其记录为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
5. 投资减值:如果被投资企业价值大幅下降,需要进行投资减值测试,并将减值损失记录为投资损失。
6. 投资收益确认:根据以上步骤计算出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将其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
权益法核算:
1. 初始投资:确定投资金额,并将其记录为投资企业的资产。
2. 股权变动:根据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变动(如增资、减资、股权转让等),调整投资企业的投资金额。
3. 分红收益:根据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获得的分红收益,将其记录为投资收益。
4. 其他收益:根据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获得的其他收益(如利息、租金等),将其记录为投资收益。
5. 投资收益确认:根据以上步骤计算出的投资收益,将其确认为当期的投资收益。
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法核算是按照投资金额进行核算,而权益法核算是按照投资企业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比例进行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