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级会计实务中,判断一项资产或负债是否适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 适用性:首先,需要确定相关的会计准则或规定是否允许或要求该资产或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例如,某些金融资产和负债在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2. 活跃市场:公允价值通常基于活跃市场中的报价来确定。因此,判断资产或负债是否适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考虑是否存在一个活跃市场。活跃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频繁且交易价格公开透明的市场。
3. 可获得性:即使存在活跃市场,还需要考虑公允价值信息的可获得性。如果公允价值信息可从可靠的信息源中获得,且这些信息能够反映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的价值,那么就可以考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4. 代表性:评估的公允价值应代表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的价值。如果市场上存在多种价格,应选择能够代表资产或负债价值的价格。
5. 计量目的:考虑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是什么。例如,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准确的财务信息等。
6. 会计政策:企业的会计政策也可能影响资产或负债是否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如果企业选择或被要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政策,那么即使某些资产或负债不符合上述所有条件,也可能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7. 职业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运用职业判断来确定资产或负债是否适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通常涉及评估市场数据的质量、相关性的提高,以及计量方法的适用性。
总之,判断一项资产或负债是否适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在实务中,会计专业人士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上述因素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