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按照租赁期内的各个期间,将租赁付款额(即租赁负债的现值)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租赁付款额的摊销通常采用直线法,即在租赁期内平均分摊。
在会计处理上,承租人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租赁负债的摊销:
1. 确认租赁负债: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根据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认租赁负债。
2. 计算租赁付款额:确定租赁期内的各个期间应摊销的金额,这通常是通过将租赁付款额除以租赁期内的月数或年数来实现的。
3. 记录租赁摊销:在每个租赁期内,承租人应将租赁付款额的摊销计入财务报表。对于经营租赁,承租人通常将摊销额计入当期损益(如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对于融资租赁,承租人通常将摊销额计入资产成本(如固定资产成本)。
4. 调整租赁付款额:如果租赁条款或承租人预期行使购买标的资产的选择权发生变化,或者出现某些其他租赁事件,可能需要对租赁付款额进行重新计量,并相应地调整租赁负债和未来的摊销。
5. 披露信息:承租人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与租赁相关的信息,包括租赁负债的金额、摊销方法、租赁期限等。
需要注意的是,租赁负债的摊销应根据承租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如果承租人预期将行使购买标的资产的选择权,那么在计算摊销时需要考虑到这一预期。此外,如果租赁期包含多个期间,例如初始租赁期和后续选择性续租期,那么摊销可能需要根据承租人预期行使续租选择权的概率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