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实务中,固定资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也称为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支出)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为了提高其使用效率或延长其使用年限而进行的支出。这种支出通常包括修理、维护、改进和更新等。
对于固定资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是否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取决于企业的会计政策以及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是否发生了减值。
然而,对于固定资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如果这些支出增加了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并且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那么在支出发生时,可以将其资本化并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已经反映了其最新的状况和未来预期经济利益流入的情况,因此在后续期间,除非有迹象表明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否则不需要进行定期减值测试。
如果固定资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导致固定资产的性能、用途或市场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有迹象表明固定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那么企业应当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减值测试结果显示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并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中减去。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并不一定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但如果有迹象表明固定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或者资本化后续支出导致了固定资产的重大变化,则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减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