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固定资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中,会计处理原则通常包括以下几点:
1. 资本化后续支出的定义:固定资产的资本化后续支出是指为了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功能、延长其使用年限或达到预期目的而发生的支出。例如,对固定资产进行改良、扩建、更新、维修等。
2. 资本化后续支出的确认:当资本化后续支出的发生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当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3. 资本化后续支出的计量:资本化后续支出的计量应根据其发生额,加上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减去可回收金额后的净额,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4. 资本化后续支出的摊销:对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资本化后续支出,应当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按照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5. 资本化后续支出的会计分录:
- 发生资本化后续支出时:
借: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贷:银行存款等(实际发生的资本化后续支出)
- 摊销资本化后续支出时:
借:管理费用等(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贷:累计折旧(按照合理方法计算的摊销额)
需要注意的是,资本化后续支出的会计处理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判断和处理。如果资本化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则应当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