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类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需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金融工具准则”)。金融工具准则规定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包括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以及各类非金融企业。
根据金融工具准则,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分为以下两种方法:
1. 摊余成本计量:对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和计提减值准备。实际利率是指考虑了金融资产所有未来现金流量预期特征(包括折现率)的利率。
2. 公允价值计量: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根据活跃市场数据或其他可靠数据来确定其公允价值,并对其进行估值调整和计提减值准备。
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例如从摊余成本计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或者 vice versa。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按照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包括调整相关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等。
此外,金融工具准则还规定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计量和披露要求,以及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和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应当根据其金融资产的具体特征,以及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应用相应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