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级会计实务中,区分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融资产”)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下简称“摊余成本金融资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计量基础: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融资产:这类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 摊余成本金融资产:这类资产按照摊余成本进行计量,摊余成本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实际利率调整后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
2. 计入的财务报表项目: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影响所有者权益。
- 摊余成本金融资产:其摊余成本变动计入财务报表中的“利息收入”、“利息费用”等科目,不影响所有者权益。
3. 核算目的: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融资产:通常是为了获取资本增值或短期交易目的而持有的,其公允价值变动反映了资产的市场价值变化。
- 摊余成本金融资产:通常是为了收取合同现金流量或本金而持有的,其摊余成本变动反映了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值的变动。
4. 会计处理: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其公允价值,并在其他综合收益中反映公允价值变动。
- 摊余成本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其摊余成本,并在利润表中反映其利息收入或费用。
5. 后续计量: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融资产:需要定期评估其公允价值,并根据公允价值变动调整其账面价值。
- 摊余成本金融资产:按照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摊余成本会随着利息收入或费用的确认而调整。
总结来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融资产和摊余成本金融资产的主要区别在于计量的基础、计入财务报表的项目、核算目的、会计处理和后续计量等方面。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正确地记录和分析不同类型的金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