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未来税前扣除金额之间存在的非暂时性差异。这种差异通常会导致企业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金额发生变动,从而影响企业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
当企业存在非暂时性差异时,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具体来说:
1. 对于非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增加,企业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例如,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那么这种差异将导致企业在未来的纳税年度中需要就这部分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纳税,因此企业需要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 对于非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未来可抵扣金额增加,企业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如果企业的一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税前扣除,但目前的账面价值小于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那么这种差异将导致企业在未来的纳税年度中可以就这部分负债进行抵扣,因此企业需要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非暂时性差异都会影响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如果企业有足够的所得税减免、抵扣或其它税收优惠,使得非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导致企业产生实际的所得税负债,那么企业可能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此外,如果企业预期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来利用非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可抵扣金额,那么企业可能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总之,非暂时性差异是影响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的重要因素,企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