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级会计实务中,借款费用的处理涉及到资本化期间和费用化期间的转换。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包括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等。在资本化期间,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相关资产成本;而在费用化期间,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当期财务费用。
借款费用在资本化期间和费用化期间的转换通常涉及以下几种情况:
1. 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当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应当停止该资产对应借款费用的资本化。此前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应当计入该资产的成本,并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停止资本化。
2. 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试运行收入
如果所建造的固定资产等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已经开始试运行,并且试运行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那么试运行收入应当冲减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同时将相关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转入当期损益。
3. 资本化期间结束
如果资产在构建过程中发生了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三个月,则应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并将中断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4. 费用化期间开始
如果资产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此时应停止借款费用的资本化,并将后续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在处理借款费用的转换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确保正确地记录和报告相关费用。同时,还需要关注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的判断、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以及借款费用摊销的会计处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