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现的目的是为了将未来某一时点的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以便于在投资决策、财务分析和评估项目价值时能够将未来的现金流量转化为当前的金额进行比较和分析。折现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即今天的100元比明年的100元更值钱,因为今天的100元可以投资并产生收益。
折现率(discount rate)是用来将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值的利率。折现率的选择取决于项目的风险、投资者的要求回报率、市场利率等。折现率越高,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后的现值越低。
在会计实务中,折现常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耗,其价值会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为了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需要将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折算为其在使用期间的费用,即折旧。
2. 长期负债的摊销:某些长期负债可能在到期时一次性支付,为了更准确地反映负债的真实成本,需要将未来需要支付的本金和利息折算为当前的负债总额。
3. 投资决策:在评估一个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需要将未来预期收益折算为现值,并与项目的投资成本进行比较。如果折现后的未来收益现值大于投资成本,则项目可行。
4. 金融工具的估值:对于债券、股票等金融资产,需要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利息、股息、出售收益等)折现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5. 租赁合同的评估:在评估租赁合同的义务时,需要将未来需要支付的租金折算为当前的租赁负债。
总之,折现是一种财务分析工具,它使人们能够将未来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转换为当前的确定金额,以便于决策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