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级会计实务中,递延利得和损失是指企业由于采用特定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导致某些利得或损失没有在当期确认,而是将其递延到以后期间进行确认。这种会计处理通常涉及到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调整。
具体来说:
1. 递延利得:
某些利得可能因为不符合当期确认的条件(例如,某些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或者企业选择将利得递延到以后期间确认(例如,某些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转回)。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相应的递延收益项目来记录这些未实现的利得。
2. 递延损失:
同样地,某些损失也可能因为不符合当期确认的条件(例如,某些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或者企业选择将损失递延到以后期间确认(例如,某些长期负债的减值准备转回)。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在资产负债表中设置相应的递延损失项目来记录这些未实现的损失。
递延利得和损失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确认和计量,并且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在财务报表中,这些项目通常会在资产负债表的非流动项目下进行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