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谈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创新

2005-02-22 00:00 来源: 即墨市审计局·毛瑞国

  随着新的财政支出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标志着我国的经济运行正步入公共财政管理的时代。作为财政预算管理重要一环的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应以新的思路、新的管理、新的技术适应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以崭新的理念提升审计监督的水平,更好地为宏观经济服务,更好地为公共则政管理实现健康、良性运行服务。

  一、以新的思路拓展工作局面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必然会引起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深刻变化,必将会激发审计环境和审计观念的全方位变革。因此,面对新形势,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思路应重新定位。首先,要明确目标。行政事业审计工作最主要的目标是深化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要对财政预算支出执行严格把关,使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损失和浪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执行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可以说,没有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入开展,没有高质量的预算执行审计,审计工作就不可能彻底打开局面,就不可能有审计工作的权威和地位。在新的财政支出体制下,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要求有更多的监督权、知情权,要获取相关的信息和结果,要知道纳税人交纳的钱政府各部门是如何使用的,有无损失和浪费纳税人的钱以及使用的效果如何等等。因此,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必须牢牢地抓住预算执行审计这—主题,抱着对社会公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为推动政府财政性资金全面实行规范化管理保驾护航。其次,要把握取舍。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关键要靠观念的转变,切实转变监督职能,正确把握工作的取舍。也就是说,要从更高层次和更新的角度理解和把握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内涵,在突出重点上下功夫。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集中体现在预算执行审计上。一是要准确掌握财政支出体制的管理模式,运动规律和发展方向;二是要及时发现和反馈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三是要从制度上、体制提出建设性意见,推动财政支出体制的顺利进行,保障财政性资金的良性运行。只有这样,行政事业审计工作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应付为应对,有创新地开拓工作局面。再次,要应对风险。随着新的财政支出体制的全面推行,行政事业审计工作要创新发展就必然要应对一系列的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如果审计的目标、内容、重点等不能适应审计对象或没有及时调整到位,将导致审计风险;新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法律法规的缺位,审计评价会有风险;社会公众对财政支出执行情况要求更多的知情权,审计结果进一步公开透明,带来潜在风险:由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加上电算化及网络化为审计客体造假会计资料提供了“创新”的手段,会加大审计风险。所以,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迎难而上,积极研究防范审计风险的应变之策,努力化解审计风险。

  二、以先进的管理模式,优化审计资源要应对新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要求,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必须推行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审计资源进行重新组合。

  l、以资金为主线,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以资金为主线,横到边,纵到底”是湖北省公安县审计机关打造的“公安模式”的主要内容之一。“公安模式”对创新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而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强。这一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打破了以单位、部门作为审计项目的格局,就某一课题、某一领域通过资金运行的走向进行跟踪审查,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问题的成因,从制度上、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审计成果能够及时转化,发挥宏观的指导作用。从这一模式出发,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全面摸清新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将省本级行政事业审计的300多个审计对象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筛选确定出审计重点项目或课题,制定一个五年规划,一年安排审计和审计调查1至2个项目,以点带面,互动监督,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做到审一个,吃透一个,出一个“精品”,真正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运行的全面监控,充分发挥出审计监督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预算管理的服务功能。

  2、以制度为基础,为财政资金的良性运行保驾护航。制度上的漏洞和执行得不彻底,是滋生腐败现象的沃土和造成损失浪费的多发地,审计必须从制度入手,监控制度的薄弱环节,促进制度的良性运转,这是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职责所在,是审计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的有力手段。每项制度的出台,都有其内在的要求和规律性,审计工作要运用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方法,摸清制度的内在要求和运动规律,掌握制度对各利益关系的调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揭示制度上的漏洞,进一步推动制度的贯彻落实,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如,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利益的调整涉及到采购中心、预算单位和供应商,审计就要揭示这利益三方的磨合,揭示制度运行的薄弱环节,特别警惕“小腐败变大腐败”、“分散腐败变集中腐败”等问题,截断采购腐败的源头,防止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利益的调整涉及财政资金的筹集和再分配,关系到社会分配的平等原则,审计就要揭示这项制度多年来未能彻底执行的原因和关键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以效益为导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新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最终目标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理所当然要紧紧围绕着这个目标来开展工作,以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统领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一是加大对党政“—把手”经济责任的审计力度,把经济责任审计与经常性的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把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结合起来,把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结合起来,使得党政“一把手”的经济行为经常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中。抓住了“一把手”就等于抓住问题的根本,就能促进部门增强预算管理的自觉性,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防止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浪费。二是积极探索绩效审计的路子,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开展绩效审计有许多很好的课题,然而如何打开工作局面却十分重要,为此开局时就应选好点,找出突破口,从而使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选择审计项目时应遵循:宁小勿大,由易向难,对准“热点”的工作方法。对选准的项目进行审计和审计调查,查深查透,解剖麻雀,举一反三,并不断总结绩效审计的方法和经验。

  三、以新的审计技术提高工作质量要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实现审计工作的目标,清晰的思路、先进的管理模式及现代科学技术支持,三者缺一不可。为适应新的财政支出管理体制的要求,审计技术要重新构建。

  l、审计资料共享化。建立健全审计基础资料数据库是审计技术得以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审计信息资料共享的根本保证,是克服审计信息资料只游离于个别人记忆中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以业务处为单位建立审计对象数据库,包括审计对象的架构、内部管理系统、经费运行情况以及审计查处记录等;二是以省厅为单位建立财政资金、基金数据库,包括财政资余预算分布图、审计监督机制以及审计查处记录等;三是以全省为单位建立审计成果数据库,包括各专业审计的方式方法、各种共性的违纪违规行为、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审计的难点和热点等。只有实现审计资料共享,审计机关整体作战能力才会大大提高,审计机关的合力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2、审计技术现代化。当前,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电算化的水平明显落后于会计电算化的水平,这是制约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瓶颈。审计署已提出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若干年内,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要求,逐步实现审计全过程的电子化和自动化。因此,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创新发展就应从计算机辅助审计入手,先在以下几个方面打开通道:一要掌握读取功能,获取全部的阅读权利,取得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二要掌握检测功能,对审计客体财务会计及相关软件进行检测,采集有价值的审计信息;三要掌握评估功能,根据输入的数据,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四要掌握分析处理功能,通过分类、对比、汇总等统计方法,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作出合理评价。通过建立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局域网,定期和连续地抽取数据,实现审计人员可足不出户地实时跟踪进行远程审计,从而大大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计监督威慑力。

  3、审计调查扩大化。与单纯审计相比,审计调查具有宏观目的性强、作用范围大、工作方式方法灵活等特点。运用好审计调查手段,有利于提升审计成果,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审计力量普遍不足,各方面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搞好审计调查是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的重要途径。审计调查与审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方法上看,审计调查也要运用审计方法,同时结合运用其他调查方法,这一点使它比严格的审计灵活,同时又比一般调查具有反映情况真实准确的特点。从工作对象上看,有些涉及面比较广的宏观政策执行情况,以及各方面比较敏感、处理起来有难度的问题,采取审计调查的方式,有利于摸清情况,提请有关方面研究解决,效果会更好。行政事业审计所面对的单位层次高、行业多、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审计对象可谓面广量大且情况复杂。而且,随着新的财政支出体制的全面启动,触动部门利益格局的大调整,会潜伏着一些比较敏感、处理起来有难度的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审计应大力推行审计调查的工作方法,减少审计阻力,促进审计成果及时转化,有效地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