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策略

2011-02-14 11:58 来源:李诗白

  一、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政策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制定和发布的会计准则、制度与规范的总和,其核心为会计准则。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其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按照会计选择与信息披露的后果,会计选择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会计政策选择所产生的最终信息后果将改变企业的内在价值,这类会计政策选择往往是技术性的;二是会计政策选择所产生的最终信息后果不会影响企业的内在价值,这类会计政策选择被称之为交易性的,其目的旨在通过形成信息屏障而使某些利益集团从交易中获利或受损。企业如果能遵循会计准则,恰当地选择并运用会计政策,对于保证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和适用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企业如果滥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会计操纵,不仅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危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而且也会影响企业的形象和长远发展。可见,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企业治理结构是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内在原因。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与受托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的不完备性,决定了企业管理者必然拥有对企业的剩余控制权,而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恰是企业管理者拥有剩余控制权的一种体现。企业面对诸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潜在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以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等,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管理者各有其独立的利益,而这些利益往往不会一致,企业管理者为平衡各方利益并从中获取自己的最大利益,他需要进行会计选择,并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牢牢控制住。为完成企业既定的目标,实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管理者除了采取不同的经营战略和方法外,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于会计政策的选择,然而,企业在生成、处理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夹杂企业管理者的授意和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打了折扣;同时,由于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反映方法,也可能会因会计人员估计、判断出现的某些差异,而使企业会计信息出现模糊或失真的情况。可见,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部分违规企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恶意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程度。加之,会计准则的规定常常落后于经济行为的创新和会计实务的发展,在实务中企业的会计处理会出现无法可依的“真空”现象,这同样也为企业提供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同时,会计信息市场以及资本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也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空间与可能。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会计信息控制系统

  我国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即: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会计信息质量。尤其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披露手段均产生了深刻地影响,利用信息技术产生和披露会计信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降低会计信息产生和披露成本,同时,也对会计信息的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电子信息是否可完全替代纸质信息、电子信息的合法性与有效性以及电子信息产生的真实性和披露的安全性等,这些都对推动会计信息系统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有效地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系统。

  (一)不断完善会计理论、制度和规范

  首先,应确保会计制度、准则和规定之间的相互协调。新的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对会计准则和规范中的某些定义或释义做出明确的解释和界定,以缩小企业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与弹性的区间;其次,有效扩大公共信息量,增进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通过财务会计报表附注或其他方式增加披露与企业相关的非财务信息,如企业经营业绩、企业管理层对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分析、企业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以及有关管理人员与股东的信息等;第三,在报表补充资料中,应调整或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如在通货膨胀严重,按历史成本计价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脱离实际的情况下,应按重置成本或可变现净值等计价方法,调整或披露有关数据,注明物价变动对表内信息影响的程度、有关调整方法、计价基础等;第四,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展示企业未来发展前景与投资计划。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发布预测性信息,能够弥补历史信息的不足,增强投资者对决策与评价的相关了解;第五,年度会计信息与日常会计信息接承并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会计信息的日常揭示提供了可能,使投资者和宏观管理层可以及时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建立明晰的企业产权制度和产权监督系统

  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产权制度及相应的企业产权监督系统,是实现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的关键。企业产权制度及企业产权监督系统的建立,旨在明确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的经济契约的关系;允许并鼓励会计主体根据会计交易费用的高低,自由地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规范组合形式,使会计规范激励、约束和资源配置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从根本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鉴于企业内部存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需通过制度的形式,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有效避免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应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经营者的聘任中,通过考核业绩,对其能力和道德进行评价;通过责任约束,使其能自觉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与检查系统

  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与检查是指对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监控和经常性检查,便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偏差和错误;依法查处存在的舞弊造假行为,确保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和高效地运行。首先,企业应建立一套规范、完整的制度和有效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使企业内部监督控制制度化、科学化和经常化。这不仅是形成真实、合法会计资料的基础,也是企业各项资产安全、完整的保证。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控制制度,强调不相容职务的分离,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应当明确,相关人员应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制度包括对货币资金的内部监控制度、对供产销环节的内部监控制度、对实物资产的内部监控制度、对筹资活动的内部监控制度以及对投资活动的内部监控制度等。严密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能从制度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合法。企业内部监控机

  制包括对企业会计人员定期进行审计和对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隐蔽的会计违规违法现象,防患于未然,以减少会计信息非故意失真的发生。其次,建立企业外部监管体系,包括财政监管、税收监管以及社会中介监管等,以遏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财政、税收、审计等职能部门应密切配合,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避免执法部门与企业同谋作假的现象发生。强化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水平,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公信力,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加强司法介入力度,使会计信息的造假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加强会计队伍的素质建设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承担者,也是会计信息的直接提供者,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会计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才能提高。因此,加强会计队伍的素质建设,是确保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企业应配置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和会计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充实、更新会计人员的会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加强会计人员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坚持原则;企业应对会计人员的执业资格、工作业绩等进行定期的考核,认真做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等工作,将其业绩与职位、职称等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和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