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2 苹果版本:8.6.92
开发者: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新形势下的内部审计

来源: 中国内部审计·周赞民 编辑: 2006/04/02 00:00:00  字体: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内部审计的领域正从国有企事业单位向集体、民营企业单位拓展。内部审计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内部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显示的日益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内部审计呈现以下新的发展趋势: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由被动要求向主动需要变化

  我国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是在许多企业对这个新生事物尚未充分认识的情况下,根据政府的要求组建的,带有明显的被动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面向市场,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企业的经营者直接进行重大市场决策和完全的内部管理,同时还要对投资者负责。由于经营者压力增大,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约束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企业经营者为了减少经营风险,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自觉的重视内审工作,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了对企业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二、内部审计的内容向高层次、多样化方向变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是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审具有更广泛的内容。从防错纠弊,扮演“警察”角色为主向高层次的“参谋”、“助手”方向发展;从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合规性审计为主向注重效益审计方向发展;从以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收支审计向内部控制为中心的制度基础审计的方向发展;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控制发展;从查账、翻阅凭证向堵塞漏洞,制止损失浪费的方向发展。内部审计可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组织、生产计划、技术改造、项目开发、投资决策、企业经营游动人事等各个环节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的评价来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内审部门能根据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灵活地开展监督和服务。

  三、内部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变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具有经营自主权的法人实体,企业的投资也呈现多元化。企业直接面对市场进行生产经营和决策,同时也将承担相当的市场风险。与计划经济相比,经营者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经营者必须注重资本的保值增值,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长期增长,克服企业发展的短期行为,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将逐步转移到经营管理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上来,使内审的效益评价职能不断加强。

  四、内部审计由事后审计为主向事前、事中控制为主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成为具有自主经营权的法人实体。为了防止决策失误和资产流失,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就要求内部审计由原先的事后审计评价为主转向事前、事中的控制为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产经营的效益。内部审计监督已经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企业可根据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为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服务。

  五、对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的要求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变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内审工作只注重财务收支审计,内审人员只要懂得相应的财务知识就能胜任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企业投资呈现多元化,在计划经济时期少有的企业购并、分设。企业间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企业行为时有发生。为服务企业经济发展和规范企业经济行为的内审人员必然要参与到企业这些行为中去。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席计、评估、工程和信息技术等综合知识。只有这样内审人员才能胜任工作,才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内审人员只有把握内审工作的新动向,认真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依法办事,扎实工作,才能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正保会计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012371号-7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44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