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1 苹果版本:8.6.91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循环经济下政府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来源: 刘勇 编辑: 2010/03/15 09:47:29  字体:

  循环经济与政府绩效有着高度一致的目标和方向,两者均致力于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循环经济追求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我国现阶段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目标是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而政府绩效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和项目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循环经济对政府绩效审计提出了新的客观要求,同时政府绩效审计也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一、循环经济与政府绩效审计的关系

  (一)循环经济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了新的评价视角和评价标准

  在循环经济背景下,片面地把“绩效”理解为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单纯从账本中获取成本、利润数据,已经无法满足政府绩效审计的需要。循环经济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可持续性地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循环经济强调合理需求、有效供给,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和在满足方便性的前提下减少环境负荷的合理消费,在消费的同时考虑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要辨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政府绩效审计审查资源、资金利用的实际效果,要把环境的维护和影响放在重要位置。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果,必然损害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即使“利润”再高,也不是“高绩效”。

  循环经济强调的“3R”原则从全新的角度回答了“怎样提高绩效”这一问题,为政府绩效审计建议指明了途径。所谓“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再利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再利用原则要求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要求抵制当今世界一次性用品的泛滥,生产者应该将制品及其包装当作一种日常生活器具来设计,使其像餐具和背包一样可以被再三使用。再利用原则还要求制造商应该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

  (二)强化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绩效审计大有可为。

  一是有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宣传推广。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要宣传推广循环经济的基础知识,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提高全民对资源的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引导合理消费,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政府绩效审计凭借其自身独特的社会影响力和说服力,可以通过提出审计建议、公告审计结果、宣传典型案例等一系列手段,大力宣传循环经济思想、普及循环经济知识、推广循环经济做法,促使社会公众、政府机关、生产企业、工业园区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力量。

  二是有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健全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制,规范和约束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及居民的行为,是推进生态企业、生态园区和生态城市建设,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证。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借助法律手段和政策手段,通过法律、法规以确定循环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和义务,用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规范和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剖析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制性障碍,可以发挥国家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向立法机关、主管部门献计献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制保障。

  三是有助于完善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载体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激励约束机制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有形的手”,通过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措施,运用财政、税收、信贷、投资、价格等政策,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励和约束,推动各市场主体自觉地关注和参与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其关注和参与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形成有利于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机制,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二、循环经济视角下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基于循环经济视角构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循环经济理论倡导将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当中,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最终目标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循环型的经济形态,这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发展循环经济,根据环境、资源的容量性态阀值)及空间分布状况,合理安排经济的规模、结构和布局,对经济系统的资源输入量和污染物的输出量进行调整、控制,把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在增加产出的同时减少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可有效缓解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

  当前,我国政府审计工作正在由传统审计向现代绩效审计转轨。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牢固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正确的绩效观,一方面不断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高效、持续发展铺就坦途;另一方面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审计工作自身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在实施绩效审计工作实践中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审计工作。政府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也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竭尽全力为实现经济建设目标保驾护航。

  (二)新政绩考核评价制度需要基于循环经济视角构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

  长期以来以GDP增长作为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存在很多弊端。一些官员为了追求GDP的增长不惜违背经济规律,不考虑对环境、资源的影响,致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把循环经济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标准,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纠正传统GDP作为政府工作业绩指挥棒的扭曲性,从根本上改变各级党政官员的绩效观,推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的集约型模式转变。政府绩效审计应切实把审计监督手段运用到干部管理和监督领域,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考核干部,为正确评价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建立为新政绩考核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是指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理论上要有科学依据,在实践上切实可行,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它是构建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基本原则,要求指标在内容上要同循环经济的科学概念相一致,而且表达上要科学规范,简明扼要。

  (二)实用性原则

  是指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考虑到目前的科技水平和人员素质,应该具备可查性,易操作。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应该便于全社会范围内的计量和考评,尽可能简单清晰、方便使用,为广大社会公众所理解。

  (三)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

  是指同一经济指标的涵义、计算口径和方法,计算时间和空间范围都应该是统一的,并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这一长远目标的要求;但也要考虑到不同个体活动的特殊性以及对自然生态产生的不同影响。指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组成。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注意反映不同子系统之间、相同子系统不同主题之间的相互联系,对科学发展观内涵进行整体把握。以循环经济为基础构建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应覆盖全社会,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比性,同时也应尽可能的照顾到不同地区的特点。

  (四)完整性原则是指指标必须尽可能完整地反映实际情况。以循环经济为基础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应该能完整地反映循环经济对传统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修正与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以循环经济为基础构建的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有的可以量化,有的不能量化,无论是定性的指标还是定量的指标,都应概念清晰、便于实际操作。

  四、循环经济下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的设计

  (一)经济效益指标经济的发展始终是政府绩效评价的关键。

  常规的经济指标包括经济总量指标、经济发展速度指标、经济效益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经济总量可以直接体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规模,可以选用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国内生产总值(GDP)、进出口总额等指标,来衡量经济总产出情况。经济发展速度可以体现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间接反映政府活动的效率性。可以选用第一产业总产值增长率、第二产业总产值增长率、第三产业总产值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进出口总额增长率等来进行衡量。经济效益指标可以选用资金利税率、产值利税率、社会劳动生产率、通货膨胀率、利用外资比率等指标。其中资金利税率和产值利税率分别反映资金GDP产值对利税的贡献;社会劳动生产率反映社会整体的生产力发展情况;通货膨胀率是逆指标,选用这一指标消除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发展负效应;利用外资比率反映外资引用及利用情况。经济结构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的侧重点,通过经济结构指标的评价,可以为政府宏观调控起到决策支持。经济结构评价可以选用三种产业结构、三种产业劳动力比重、进出口中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比重、投资结构等指标。

  (二)社会效益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主要用来评价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具体包括人口指标、生活水平指标、社会保障和社会秩序指标等。人口指标可由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净迁率组成。生活水平指标可由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储蓄存款、人均生活收入、人均居住面积、人均受教育年限等组成。社会保障和社会秩序指标主要包括社会稳定程度指标、社会民主程度指标、社会结构的合理程度指标。具体衡量标准有离婚率、每万人刑事案件、社会保障覆盖率、失业率、信访解决率等。

  (三)资源环境效益指标

  单纯以产值、数量和速度为导向。用物质资源投入推动、以经济结构失衡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导致经济效益差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恶果。实现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必须大力提倡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环境的保护率,将经济发展方式由物质资源投入推动方式转变成由技术、资源和劳动组合、经济结构优化的集约型发展模式。政府绩效审计必须适应这一形势要求,注重对资源环境效益的评价。根据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结合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和要求,资源环境效益指标可由资源产出指标、资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废物处置量指标构成。资源产出指标主要是指消耗一次资源所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该项指标越高,表明自然资源利用绩效越好。包括主要矿产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资源消耗指标主要描述单位产品或创造单位GD晰消耗的资源,该类指标反映了节约降耗,推进“减量化”,从源头上降低资源消耗的情况。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重点行业主要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重点行业单位产品水耗、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资源综合利用指标主要反映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城市生活垃圾等废物的资源化程度以及反映传统的五大类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状况,体现了废物转化为资源、节约使用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要求,即“资源化”的成效。包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废钢铁回收利用率等。废物排放(处置)指标主要用于描述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废水、二氧化硫和COD的最终排放(处置)量,该类指标反映了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降低废物最终排放(处置)量、减轻环境污染。

  在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构建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政府绩效审计的不断实践。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也将不断得到完善和健全。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L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