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90 苹果版本:8.6.9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查看政策>

广州:“财产转让所得”个税十年增53倍

来源: 广州日报 编辑: 2014/05/15 10:35:31 字体:

10年前,在制造企业上班的工人支撑着广州个税收入;10年后,在金融房地产业等企业上班的白领正对个税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记者独家从广州市地税局获取10年间个人所得税收入情况,分析发现十年间尽管工薪个税仍是个税收入主要来源,但财产转让个税近年增长迅猛,10年来增长53倍,成为跃升最快的收入来源。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服务业的个税比重逐年增长,2008年开始有了一个“飞跃”,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的个税收入递增明显。但建筑业增长却未有“跟上步伐”。

收入观察:

工资薪金所得个税是大头 占比超75%

个税有11个收入项目,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2013年个税收入来源前三位为工资薪金所得个税、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税和财产转让所得个税。工资薪金个税10年来都是个税收入的大头,占比都在75%以上。打工仔的工资薪金仍然是个税收入的主力军。

不过,利息股息、财产转让等这些非工资收入增长较快。特别是财产转让所得,10年间增长53倍。2004年财产转让所得个税占个税总收入的0.4%,但到了2013年占比升至6.1%。按占比计算,2004年财产转让所得只排名第八,但到了2013年跃升为第三大个税来源。

记者从地税有关负责人了解到,房产转让、股权转让是广州纳税人两大财产转让所得,近年财产转让所得个税迅速增加,二手房转让畅旺、企业股份制改革股权转让增加是两大主要原因。而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税增加,主要原因是企业分红增长。

2006年和2009年是财产转让个税同比增长最多的两年,分别增长507.55%和225.75%。中山大学税收与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杨卫华认为,财产转让所得增长迅猛跟当年经济增长、房地产业兴旺以及政策调整都有关系。2006年经济增长强劲,楼市畅旺,促进当年的财产转让个税大增。2009年也有一波楼市畅旺行情,令当年的财产转让个税大幅增长。

2010年个人股权转让征税政策变动,限售股(“大小非”)转让需要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纳税,也令该项目个税增长。

行业观察:

房地产大增VS建筑业平稳

近年金融业、房地产业发展蓬勃,个税收入水涨船高,不过记者注意到,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建筑业个税收入却相对平稳。

10年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比重逐年递增,而且增幅明显,其中金融业从2004年的5.73%提高到2013年的13.98%,翻倍增长。房地产业占比也从2004年的2.92%大幅增长到8.98%。而建筑业在10年间的占比在5.6%之间浮动,最高占比7.52%(2009年),到了2012年和2013年,占比最低,为4.84%。

地税有关负责人解释,建筑业个税相对平稳是因为本地建筑企业业务量相对稳定,效益整体变动不大,发放工薪奖金未产生大幅变动。另外,出于成本考虑近年来新建房地产项目大部分由外地建筑企业承建,加上外来建筑企业个税往往在机构所在地代扣缴,对广州个税影响不大。

除了2012年以外,金融业的个税收入每年都呈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007年更是有65.34%的强劲增长。不过到了2011年,增幅开始收窄,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增幅分别为10.60%,-0.89%,15.27%。

房地产业在2008年和2012年同比有下降外,其余年份都有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006年更是有超过一倍的增长(111.54%)。2009年和2011年也分别有50.77%和37.7%的增长。

地税有关负责人指出,金融业和房地产占比逐年提高,是因为近几年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良好,企业效益提升,发放员工工资和奖金明显好于其他行业。而金融、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学历高,税收遵从度较高,加上金融、房地产业从业人员属于高薪阶层,历来是个税重点监控对象,也是重要原因。

农林牧副渔业近两年收入大增

相对来说,属于一次产业的农林牧副渔业的波动就比较大。在2005年至2009年间同比收入都是负增长,降幅都在10%左右,2008年更是有46.28%的降幅。但进入2010年,收入开始增长,2010年和2011年个税增幅分别为5%和21.26%,2012年和2013年更是“暴涨”,分别增长114.44%和154.84%。

地税有关负责人就指出,农林牧副渔业个税收入规模小,占个税总收入的比重最高也不过0.6%,一旦当中有企业的税收波动,就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波动。

个税分析:

个税增长与行业经济发展相关 体现行业附加价值

个人所得税的税基是个人(主要是城镇居民)收入。杨卫华认为,影响个税收入占比变化的因素很多,影响复杂。首先,十年间纳税人个人收入的绝对量在增加,令个税收入增加。

例如,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近年发展蓬勃,个人收入增加,就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个税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林江也认为,第三产业附加价值在增加,令个税税基增加。“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历来都被认为是高收入人士集中地区,个税的增长体现行业附加价值在增加,符合产业发展规律。”

近年税务机关加大了个税征管力度,特别是加强对高收入人群个税征管,杨卫华认为,这也是税收增长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提高也有助于个税收入增长。

从2009年开始,广州市地税局每年下半年开展个人工资薪金所得与企业工资费用支出比对工作,针对疑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纳税评估与质疑约谈。2009年以来,广州地税还大力强化股权转让所得等非劳动所得项目的个人所得税监管,包括从有关部门获取市企业个人股权转让涉税信息,并组织开展个人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专项核查行动,2009年共追补税款1.21亿元;2010年将个人股权变动纳入税务登记变更管理,加强对个人股权转让行为的税源监管。

林江也指出,制造业个税收入增长不如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也有征管方面原因。“好多工厂个税纳税游走空间较大,相比于金融和房地产业来说,制造业纳税没有那么规范。有些高收入人士收入可能会被掩盖。”林江说道。

杨卫华认为,个税政策调整对个税收入也有较大影响,而由于不同行业人群收入结构不一,所以政策调整对各个行业的个税收入的影响程度不同。

国家在2006年、2008年、2011年都调整了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2011年9月1日开始实施新个税法,除了调高费用扣除额到3500元外,还取消了15%和40%两级税率,最低一档税率从5%降低到3%。政策调整后,对于月工资收入在剔除掉个人缴付的住房公积金、社保费、企业年金后余额仍超过38500元的高收入人群来说,工资薪费用扣除金的个税税负是增加的。在金融业,这类高收入人群较多,那么当年减税作用就相对减弱。2012年全年受新个税法的影响同比下降4.8%,而当年金融业个税同比下降0.89%,而制造业下降了13.3%。

产业观察

服务业比重越来越高

十年来服务业(未含其他行业)个税收入占比逐年增长,2004年比重仅为39.3%。2005年为44.67%,2008年跃至65.93%,2011年、2012年、2013年比重分别达67.76%,76.99%,78.11%。

服务业个税收入比重的增加趋势与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相匹配。2013年三大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6:34.8:63.6调整为1.5:33.9:64.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记者从广州市统计局获取的数据显示,2004年第三产业比重仅为53.0%,2008年增加到59%,2011年比重达到61.5%,2012年和2013年增加到63.6%和64.6%。

制造业比重缓慢降低

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均属于第二产业。2004年第二产业个税收入比重为28.57%,之后逐年降低,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比重一度有所回升至25.47%、26.36%和26.44%,不过2011年之后又有所下降,2013年比重降低到21.12%。

第二产业个税收入比重的变化也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大体相当。2004年第二产业比重占44.2%,之后几年徘徊在39%~40%之间,2009年之后一直下降,到2013年降低为33.9%。

广州市地税有关人士指出,国家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三产业税收占比快速上升,导致第二产业整体比重逐渐降低。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Alice

实务指南

本月报税倒计时

距11月报税开始还有

新政解读 纳税辅导
答疑精华 财经法规
直播课程 会计准则

免费试听

限时免费资料

  • 每日新闻/问答

    每日新闻/问答

  • 每周税讯速递

    每周税讯速递

  • 月度法规汇编

    月度法规汇编

  • 年度法规汇编

    年度法规汇编

  • 增值税汇编

    增值税汇编

  • 个税新规

    个税新规

扫码关注我们

扫码找组织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0 - www.chinaac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 京ICP证030467号-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