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已解决
老师,在计算第3、4题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余额时计算思路是怎么样的呢。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是170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是10
资料一,年末时,计税基础=300-300/20/2=292.5
账面价值=320,新增应纳税差异27.5
资料二,增加预计负债200*10%=20,这是可抵扣差异增加20
增加应收退货成本150*10%=15,增加应纳税差异15
资料三,这当期计提200,支付250,净减少50,期初有相应的可抵扣差异余额,这是当期转回可抵扣50
资料四,公允价继续上升20,这是应纳税差异继续增加20
资料五,公允价回升40,期初有可抵扣差异余额,这是可抵扣差异转回40
资料六,当年实现利润总额800,远大于未弥补的亏损,此时这部分亏损,在当期全部转回,减少可抵扣差异400
则,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期初余额170+当期发生额(20-50-40-400)*25%=52.5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10+(27.5+15+20)*25%=25.625
祝您学习愉快!
09/06 09:03

15392420366 

09/06 19:21
谢谢老师细致的回答,事项5不太明白,为什么公允价值上升不应该是应纳税差异吗?有差期就变可抵扣了?怎么理解?

范老师 

09/06 19:21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在2025年9月6日8时37分28秒对您提供问题的解答中计算得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52.5,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25.625。一般情况下,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比如计提减值,会导致存货的账面价值小于资产的计税基础,这种情况下会计利润减少但税法上不认可,所以增加应交所得税,现在多交税以后少交税,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您提到的事项5,需结合具体情况看是否存在导致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关系改变的因素,从而判断是应纳税差异还是可抵扣差异。
祝您学习愉快!
在2025年9月6日8时37分28秒对您提供问题的解答中计算得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52.5,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为25.625。一般情况下,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比如计提减值,会导致存货的账面价值小于资产的计税基础,这种情况下会计利润减少但税法上不认可,所以增加应交所得税,现在多交税以后少交税,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您提到的事项5,需结合具体情况看是否存在导致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关系改变的因素,从而判断是应纳税差异还是可抵扣差异。
祝您学习愉快!

15392420366 

09/06 19:59
事项5里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上升,会发生应纳税差异,是应纳税差异的发生额40对吧,为什么在算余额的时候是-40呢,为什么又变成可抵扣差异了呢,考虑期初的话不是前面有用170+。。。嘛,+当期发生额是不是只考虑发生额就可以了。

范老师 

09/06 19:59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对于事项5中应纳税差异变为可抵扣差异,一般情况下,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差异,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差异,但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事项5属于哪种差异。在计算余额时,要综合期初情况和本期发生额变化,具体是加还是减要依据差异性质和变化情况确定。关于“+当期发生额只考虑发生额”,通常是结合期初来计算期末余额,发生额是重要影响因素。不过这里未明确具体题目情况,难以给出更精准解释。
祝您学习愉快!
对于事项5中应纳税差异变为可抵扣差异,一般情况下,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差异,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差异,但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事项5属于哪种差异。在计算余额时,要综合期初情况和本期发生额变化,具体是加还是减要依据差异性质和变化情况确定。关于“+当期发生额只考虑发生额”,通常是结合期初来计算期末余额,发生额是重要影响因素。不过这里未明确具体题目情况,难以给出更精准解释。
祝您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