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费的计提基数怎么算出来
固定资产折旧费的计算基础
在财务会计中,固定资产折旧费的计提基数是企业进行资产价值摊销的重要依据。

固定资产原值指的是企业在购置或建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包括购买价格、运输费用、安装调试费用等。而预计残值则是指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寿命结束时可以回收的价值。通过这两个数值的差值,企业能够确定每年需要计提的折旧金额。
常见问题
如何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残值率?答: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残值率通常基于行业标准和公司历史数据来估算。对于不同的行业,如制造业和服务业,其设备和技术更新速度不同,因此使用寿命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在高科技行业中,某些设备可能只有3-5年的有效使用期,而在传统工业中,一些机械设备可能使用10年以上。
残值率则根据市场情况和资产特性来设定,一般在5%-10%之间。
答: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如直线法、加速折旧法)会影响企业的年度利润和税务负担。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在初期减少应税收入,从而降低前期税负,但会增加后期的成本压力。
反之,直线法则提供了一个较为平稳的费用分摊方式,有助于保持企业财务状况的稳定性。
答:IFRS要求企业在确定折旧政策时需考虑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并且必须定期评估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残值是否发生变化。
此外,IFRS还强调了信息透明度和可比性,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详细披露折旧方法的选择理由及其变更情况。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正保会计网校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上一篇:计提收入的分录怎么写
下一篇:流动资产负债率高说明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