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额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有哪些
全额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定义
在财务会计中,全额计提折旧是指一项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寿命内已经完全摊销其成本。

例如,某项设备原值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残值为0,则每年的折旧额为10,000 ÷ 5 = 2,000元。如果这台设备已经使用了5年,那么它的账面价值将变为0,即全额计提折旧完成。
全额计提折旧的具体实例
某些特定类型的固定资产通常会较快地达到全额计提折旧的状态。比如,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和服务器,由于技术更新换代迅速,这些设备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需要更换。假设一家公司购买了一台服务器,初始成本为8,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3年,无残值。根据直线法计算,每年的折旧费用为8,000 ÷ 3 ≈ 2,667元。三年后,该服务器的账面价值将归零。
另一个例子是运输工具,特别是那些用于高强度运营的企业车辆。这些车辆由于频繁使用,磨损速度较快,因此也可能较快地达到全额计提折旧状态。
常见问题
如何判断一个固定资产是否应该全额计提折旧?答:判断依据主要是看该资产的使用寿命是否已经结束,以及其账面价值是否已经降至零。若两者皆满足,则可以认为该资产已全额计提折旧。
不同行业对全额计提折旧的处理有何差异?答:不同行业因资产性质和使用方式的不同,全额计提折旧的时间点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制造业中的机械设备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全额计提折旧,而科技行业的电子设备则可能更快。
全额计提折旧后,资产如何处置?答:全额计提折旧后的资产,企业可以选择继续使用、出售或报废。具体决策需考虑资产的实际状况及市场价值。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正保会计网校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上一篇:小规模企业计提企业所得税怎么算
下一篇:固定资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