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从什么时候开始
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从什么时候开始
年限平均法是一种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其核心在于将固定资产的成本均匀地分配到其使用寿命期间。

折旧计算公式为:(原值 - 预计残值) ÷ 使用年限 = 每年折旧额。假设一台设备原值为50,000元,预计残值为5,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则每年的折旧额为 (50,000 - 5,000) ÷ 10 = 4,500元。
常见问题
在不同行业中,如何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答:不同行业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有不同的规定。制造业中的机器设备可能有较长的使用年限,如10-20年;而信息技术行业的计算机和服务器则可能只有3-5年。企业应参考行业标准和经验数据来合理估计使用年限。
如何处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维修费用?答:重大维修费用如果延长了资产的使用寿命或显著提高了其性能,可以被视为资本化支出,并增加资产的账面价值。否则,这些费用应作为当期费用处理。例如,某制造企业在对生产设备进行大规模升级后,发现其使用寿命延长了5年,则这部分费用应予以资本化。
在财务报表中,如何正确披露折旧政策及其影响?答: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详细披露所采用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残值率等信息。此外,还应说明任何变更折旧政策的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例如,某公司决定从年限平均法改为双倍余额递减法,应在报表中解释这一变化的理由,并展示其对利润和资产净值的具体影响。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正保会计网校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上一篇:变动成本法计算固定成本吗
下一篇:以前年度多计提的附加税怎么冲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