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计提是什么意思
应计提是什么意思
在财务会计中,应计提是指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对已经发生但尚未支付或收到的费用或收入进行预估,并记录相应的会计分录。

例如,当公司需要为员工支付年终奖金时,尽管这笔款项可能在次年才实际发放,但在当年末,公司仍需根据预计金额进行计提。公式表示为:
应计费用 = 预计支出金额
这种方法有助于避免因时间差异导致的财务信息失真。
常见问题
如何确定应计提的具体金额?答:确定应计提金额通常基于历史数据、合同条款及行业标准。例如,对于坏账准备金的计提,企业会分析过去几年的应收账款回收率,并据此设定一个合理的百分比。假设某公司的平均坏账率为2%,则其应计提的坏账准备金为:
坏账准备金 = 应收账款余额 × 2%
答:计提本身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因为它仅涉及账面调整而非实际资金流动。但是,正确计提可以帮助管理层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现金需求。比如,通过提前计提设备维修费用,企业可以更早地安排资金用于维护工作,从而避免突发的大额支出。
不同行业的计提项目有何区别?答:各行业因其业务特性而有不同的计提项目。制造业可能更多关注存货跌价准备,服务业则可能侧重于客户退款准备。以零售业为例,由于商品更新换代快,企业需定期评估库存价值,若发现某些商品难以售出,则需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算方式为:
存货跌价准备 = 存货成本 - 可变现净值
这反映了不同行业在管理财务风险方面的独特考量。
说明: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正保会计网校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官方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上一篇:固定成本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有哪些
下一篇:大幅度计提资产减值的目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