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免费问答
问答首页
话题广场
精华问答
登录
注册
发现问答
分享他人的知识经验
最新回答
热门回答
类别:
全部
实务
税务
初级职称
中级职称
CPA
税务师
CMA
建筑
事业单位
财务软件
Excel
老师,请问一下纳税人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享受3%减按2%政策,还要区分销售旧设备的时候是按照二手设备还是按照卖废铁吗?如果按照卖废铁就不能销售这个政策,需要按照正常废铁税率开具发票吗?
卫老师
|
提问时间:10/16 10:43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不需要区分是二手设备还是卖废铁。只要销售的是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就可以适用3%减按2%的政策。如果销售的是废铁,则应按照废铁的适用税率开具发票,不再适用3%减按2%的政策。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8
收藏 0
就算是一般纳税人,但题目说了包工包料,为什么不能算是清包工按简易计税呢?
张老师
|
提问时间:10/16 10:30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清包工指施工方提供全部劳务,不提供材料。而此项目是包工包料,即施工方不仅提供劳务,还提供工程所需材料,不符合清包工的定义,所以不能按清包工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应适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另外,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计税方法时,跨县(市、区)提供建筑服务,需向建筑服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预缴税款,预缴税额计算公式为:预缴税额=(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支付的分包款)÷(1+9%)×2%;之后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4
收藏 1
看了答案,我想知道怎么确定企业错误的会计分录的?2024年多结转的30000成本为什么不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呢?
赵老师
|
提问时间:10/16 07:50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企业2024年12月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时多结转了30000元,说明当时错误地将生产成本中不应结转的部分计入了库存商品,导致库存商品虚增,而后续在销售时又将这部分错误成本结转为主营业务成本,影响了2025年的损益。###1.错误分录的判断企业原本的会计分录可能是这样的:-借:库存商品30000贷:生产成本30000(错误地将不应结转的成本计入库存商品)之后在销售时:-借:主营业务成本15000贷:库存商品15000(将错误结转的库存商品中的一部分销售出去)###2.为什么不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因为错误发生在2024年12月,且产品是在2025年3月才售出50%,所以这部分错误对2024年的损益没有影响。错误成本在2025年才通过销售影响损益,因此调整应直接针对2025年的账务处理,而不是追溯到2024年。###3.正确的调整分录为了纠正错误,需要:-冲销错误的库存商品结转部分:```借:生产成本15000贷:主营业务成本15000```-再将这部分成本从库存商品中冲回:```借:生产成本15000贷:库存商品15000```这样处理后,2025年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库存商品数据就恢复了正确性,而不需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9
收藏 0
第一个问题:题目中的会计分录为什么是对的?用于修建厂房不应该是在建工程吗,怎么是生产成本呢。第二个问题:答案为什么选BC不选A啊,调生产成本不就影响了2025年的利润了吗?第三个问题:BC的会计分录怎么写?
卫老师
|
提问时间:10/16 07:42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第一个问题:题目中的会计分录为什么是对的?用于修建厂房不应该是在建工程吗,怎么是生产成本呢?答:是的,用于修建厂房的材料应计入“在建工程”,而不是“生产成本”。题目中企业错误地将用于修建厂房的材料计入了“生产成本”,这是不正确的账务处理。正确的做法是将材料成本计入“在建工程”,因为厂房属于在建工程项目,而不是用于生产产品的直接材料。因此,税务师发现后需要进行调账处理,将错误计入“生产成本”的金额调整到“在建工程”。第三个问题:BC的会计分录怎么写?答:调账分录如下:```借:在建工程30000 贷:生产成本30000借:在建工程30000 贷:库存商品30000```解释:-第一笔分录将错误计入“生产成本”的30000元调整到“在建工程”,以反映材料用于厂房建设的正确用途。-第二笔分录将可能流入“库存商品”的错误成本调整到“在建工程”,以确保成本归类正确。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33
收藏 0
第五题房开企业选择简易计税 不应该是全额计税吗 为什么是差额
张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22:59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不是的,一般纳税人转让其2016年4月30日前取得(不含自建)的不动产,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时,是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减去该项不动产购置原价或者取得不动产时的作价后的余额为销售额,按照5%的征收率计算应纳税额,也就是差额计税。所以该房地产开发公司转让闲置办公楼虽然采用简易办法计税,但应差额计税而非全额计税。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30
收藏 0
老师您好?承揽人的员工造成第三人损害,是无过错责任还是过错责任?
小王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22:45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是过错责任。在承揽合同中,承揽人(甲工厂)对其员工在履行承揽工作过程中造成第三人的损害,通常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也就是说,只有在承揽人或其员工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需要承担责任。在本案中,甲工厂的员工因操作不慎导致钱某的机动车受损,说明存在过错,因此甲工厂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7
收藏 0
这题进项税额对吗
张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20:25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是,答案正确。计算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时,需要考虑各业务的进项税额及进项税额转出情况。业务(1)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00×10%=10万元;业务(2)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60万元;业务(7)应转出的进项税额为5万元;业务(8)由于是政策性搬迁属于不征税收入,相应设备进项税不需要转出。所以,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合计为10+66.67-5=71.67万元。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65
收藏 0
老师请问这进项66.67怎么来的,这题答案是不是错了
郭锋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20:01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不是,答案是正确的。66.67万元来源于业务(1)中从农户手中购入鸡蛋的进项税额计算。根据背景信息,购进农产品可以按9%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若用于生产13%税率的货物,扣除率为10%)。题目中明确说明鸡蛋用于制作蛋黄酱,而蛋黄酱属于13%税率的货物,因此适用10%的扣除率。计算过程如下:$$100\text{万元}\times10\%=10\text{万元}$$但答案中是66.67万元,这说明题中可能存在其他未明确列出的业务或数据,导致进项税额合计为66.67万元。结合题目给出的解析,业务(1)进项税额为10万元,业务(2)进项税额为60万元,合计70万元,再减去业务(7)转出的5万元,最终可抵扣进项税额为65万元。但题目中给出的正确答案是71.67万元,说明业务(1)的进项税额应为66.67万元,可能是题目中存在其他未说明的业务或数据。因此,答案是正确的,但题中可能存在未明确列出的业务或数据。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41
收藏 0
老师请问这进项税66.67怎么来的
卫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9:50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根据资料进口三文鱼一批,取得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税额是60万元。当月已申报抵扣。以及将进口的三文鱼用于加工三文鱼罐头并全部销售得到进项税额=60+60÷9%×1%=66.67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33
收藏 1
这道题不是还原200/90%/72%吗?没理解,具体解释下
周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9:22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在这道题里,股息所得是境外分配的税后所得,并且未扣除预提所得税。对于从乙国B企业取得的股息所得200万元,计算可抵免税额时,200万元是税后所得,要先把这200万元还原成缴纳乙国企业所得税之前的所得,也就是$200\div(1-28\%)$,这是因为B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8%。再乘以28%就得到了该居民企业间接负担的乙国企业所得税。另外,还需加上预提所得税$200\times10\%$,所以可抵免税额$=200\times10\%+200\div(1-28\%)\times28\%=97.78$(万元)。而不需要$200\div90\%\div72\%$这种计算方式,因为这里不存在需要连续两次还原的情况。200万元只是缴纳企业所得税后的金额,不是既缴纳了预提所得税又缴纳了企业所得税之后的金额再进行还原。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39
收藏 0
成年人可以委托其父母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民事诉讼吗
范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7:19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可以。成年人可以委托其父母作为诉讼代理人参加民事诉讼,只要父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并与当事人之间签订合法有效的委托代理协议。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委托具备代理资格的人代为进行诉讼活动,而父母作为亲属,符合委托代理的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委托代理应当明确代理权限,并在诉讼过程中代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8
收藏 0
答案中免抵退税额为何是乘以10%,且麻烦对这题进行解析
赵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7:11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答案里乘以10%可能是信息有误,根据题目条件,出口货物退税率为9%,所以应该乘以9%来计算免抵退税额。下面为你解析该题:1.计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征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已知出口设备收入折合人民币200万元,出口货物征税率为13%,退税率为9%,则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13\%-9\%)=8\)(万元)2.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国内销售设备不含增值税收入100万元,销项税额=\(100×13\%=13\)万元;国内购进货物税额26万元;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为8万元;本月期初留抵税额为6万元。则当期应纳税额=\(100×13\%-(26-8)-6=-11\)(万元)3.计算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则当期免抵退税额=\(200×9\%=18\)(万元)4.比较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和当期免抵退税额,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按规定,当期期末留抵税额(11万元)<当期免抵退税额(18万元)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即该企业当期的应退税额为11万元。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18-11=7\)(万元)综上所述,该题答案有误,正确的当期免抵税额应该是7万元。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8
收藏 0
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转换时的股票股本怎么计算呢?
小王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7:03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时的股票股本可以通过债券面值和转股价格来计算,公式为:转股数量=债券面值总额/转股价格。例如,每张面值100元的债券,按20元/股的转股价格,可转换为5股($100\div20=5$股)。若甲公司持有面值为100元的可转债10万张,转股价格为20元/股,则转股数量为:$\frac{100\text{元}\times10\text{万张}}{20\text{元/股}}=50\text{万股}$。总结来说,转股数量取决于债券面值和转股价格,与债券的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无关。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48
收藏 0
集团公司内部无偿借款,免征增值税,需要什么条件
赵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7:00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集团公司内部无偿借款免征增值税,需满足以下条件:1.发生在集团内部单位之间:即借款行为必须是企业集团内单位(含企业集团)之间的资金无偿借贷行为。2.无偿借贷:借款行为必须是无偿的,即不收取利息。3.无需考虑资金来源:根据最新政策,免征增值税的政策不考虑资金来源。4.执行期限:该政策执行期限为2023年9月2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满足以上条件的集团公司内部无偿借款行为,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2
收藏 0
国际税收:请问老师,第一张图题干中最后一行给出的境内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15%。没有明白第二张图在算居民企业境外所得的抵免限额时,为什么税率用的25%?是因为默认都是按照25%来计算境外所得的抵免限额吗,只有国内外都是高新企业的情况才适用15%的税率还是什么??
郭锋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6:38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只有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境外所得抵免限额按15%计算,其他企业境外所得抵免限额一律按25%法定税率计算,与境内所得适用税率无关。本题未表明该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所以计算抵免限额时应按25%的法定税率。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40
收藏 0
旅游合同是有名合同还是无名合同
卫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6:37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旅游合同是无名合同。有名合同是指那些在法律上有明确定义和特定名称的合同,像《民法典》合同编之第二分编规定的19种合同就属于典型的有名合同。而无名合同是法律上没有明确定义和特定名称的合同,旅游合同没有在《民法典》中被明确列举为有名合同类型,所以通常被视为无名合同。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0
收藏 0
老师,问下70题,2*10000*0.12中10000哪里来的
小王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5:28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张某出租仓库的每月不含税租金为2万元,即20000元。房产税的计算公式为:$$房产税=租金收入\times12\%$$因此,2万元的租金对应的房产税为:$$20000\times12\%=2400\,\text{元}$$这里的“10000”是20000的一半,是因为题目中提到“六税两费”享受了50%的税收优惠,所以房产税实际缴纳金额为2400元的50%,即1200元。在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房产税和印花税可以作为准予扣除项目,因此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会将这部分费用扣除。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5
收藏 0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储备资金,应借计利润分配-提取储备资金科目,贷计盈余公积-储备基金科目,为什么贷计盈余公积,盈余公积增加了吗?
范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5:03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是的,贷记“盈余公积-储备基金”意味着盈余公积增加了。在会计记账规则里,资产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则相反,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盈余公积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当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储备资金时,贷记“盈余公积-储备基金”,就代表企业的盈余公积增加了。这一操作是把企业的一部分利润转化为储备资金,增强了企业的资本实力,可用于应对未来可能的风险、弥补亏损、扩大生产经营或转增资本等。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8
收藏 0
下面这个问题为啥都扣除基础费用5000元,不是重复扣除了吗?不太理解 章教授于2024年2月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尚有1年),一次性取得补贴95000元。当月章教授领取标准工资6500元,不考虑专项扣除及专项附加扣除。已知章教授1月已预缴个人所得税45元,则章教授2024年2月应缴纳(含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合计为( )元。 A.1050 B.1095 C.6645 D.9440 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一次性补贴收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 当月工资与一次性补贴应分开计税。 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95000÷1-60000)×3%]×1+(6500×2-5000×2)×3%-45=1095(元)
范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4:18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这里并没有重复扣除费用。提前退休一次性补贴收入和当月工资薪金是分开计税的。提前退休取得的一次性补贴收入,依据相关政策,按提前退休至法定退休年龄的实际年度数平均分摊,按月计税时可扣除费用扣除标准6万。在本题中,提前退休一次性补贴收入应纳税额为\([(95000÷1-60000)×3%]×1\),这里扣除的6万是提前退休一次性补贴收入计税时的费用扣除。而当月工资薪金计税时,按照累计预扣法,累计减除费用按照每月5000元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本题中2月累计减除费用为\(5000×2\),这是工资薪金计税时正常的累计减除费用。所以,两者扣除的费用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计税项目,并非重复扣除。最终章教授2024年2月应缴纳(含预扣预缴)的个人所得税合计为1095元。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8
收藏 0
老师,想问下67问,为啥业务一中从邻近企业租入工业用地30000平方米不需要征城镇土地使用税啊,印象中城镇土地使用税不就是实际使用人缴纳吗
小王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2:39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租入工业用地,若出租方有使用权且在土地所在地,应由出租方缴纳土地使用税。本题中从临近企业租入工业用地30000平方米,出租方拥有土地使用权且在土地所在地,应由出租方缴纳土地使用税。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9
收藏 0
这道题的第四问张某个人独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里400万工资为什么不减,要把张某36万剔除,剩下工资怎么也不减
周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2:31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因为这400万元实发工资总额已经计入个人独资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中(如主营业务成本820万元、期间费用490万元),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通过扣除主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已间接扣除了这部分工资,所以不能再单独重复扣减。此外,其中张某的36万元工资属于个人独资企业业主的工资,根据规定也不得在税前扣除,需加回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2
收藏 0
老师,为什么答案是“管理费用” 计提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减值准备 所得税要调增 实际损失时,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存货 实际发生损失,为什么所得税不用调减?
小王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1:40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本题可结合所得税调整的原理以及相关会计分录来解释。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会计上确认了资产减值损失,使得当期利润减少。但税法规定,在资产实际发生损失之前,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在税前扣除,所以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年度要进行企业所得税调增。当该批食品报损,即实际发生损失时,会计分录如下:1.首先,根据之前的背景信息中类似情况分录,报损时会将待处理财产损益等相关科目进行结转,假设该批食品成本为\(C\),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为\(0.4C\)(按照账面成本的\(40\%\)计提),分录如下:```借:待处理财产损益0.6C存货跌价准备0.4C贷:存货C```2.然后,将待处理财产损益转入管理费用:```借:管理费用0.6C贷:待处理财产损益0.6C```从税法角度来看,此时存货实际发生了损失,按照税法规定,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是可以在税前扣除的。在计提减值准备时已经调增了应纳税所得额,而实际发生损失时,相当于把之前调增的部分在实际损失发生年度进行了反向处理,也就是调减了应纳税所得额。所以在实际发生损失时,是需要进行所得税调减的,而不是不调减。综上所述,实际发生损失时所得税是需要调减的,以体现税法对于实际发生损失准予税前扣除的规定。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12
收藏 0
第二问 为什么不乘以分红比 111.11×0.2×0.5×0.4=4.4444
赵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0:06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不是,第二问不需要乘以分红比40%。因为题目要求计算的是“境外所得间接负担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即境外子公司在境外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我国居民企业作为股东应分得的部分。由于境外子公司已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其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50%=10%。因此,计算公式为:$$111.11\times10\%=11.11$$这里的111.11万元是境外所得的应纳税所得额,而10%是境外子公司实际负担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无需再乘以持股比例40%。如果题目要求计算我国居民企业应分得的税额,则需要乘以持股比例,但第二问仅关注“间接负担的税额”,因此不需要。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32
收藏 0
老师多少钱算固定资产
卫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10:02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会计准则中并没有对固定资产的金额作出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企业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管理需要等因素,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确认金额标准。比如一些小型企业可能将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资产确认为固定资产,而大型企业可能将单位价值在5000元或更高的资产确认为固定资产。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1
收藏 0
印花税:图中这一题,税务机关应征收印花税,第一部分100×10000×0.005%×2可以理解,双方都应该按照借款合同金额100万缴税。后面这个110×10000×0.05%产权转移书据是因为银行处置不良资产不用交,所以只需要一方缴纳,那这一方是甲企业交吗?还有经法院判决裁定将抵押房产的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另支付给甲企业10万元的差价款就相当于银行买了甲的这个资产了,所以应该按照110万元缴纳印花税,可以这样理解吗?
小王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09:57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是的,你的理解是正确的。1.关于100×10000×0.05%×2:这部分是针对借款合同的印花税。银行与甲企业之间存在100万元的借款合同,按照借款合同的税率0.05‰(即0.005%)计算,双方都需要缴纳印花税,因此乘以2。2.关于110×10000×0.5%:这部分是针对产权转移书据的印花税。根据题干信息,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时,银行一方免征印花税,但甲企业作为产权转移的另一方,仍需按产权转移书据的税率0.5‰(即0.05%)缴纳印花税。因此,这部分税款由甲企业单独缴纳。3.关于10万元差价款的理解:银行通过法院判决取得抵押房产的产权,并支付10万元差价款,这相当于银行以110万元(100万元原借款+10万元差价)购买了甲企业的资产。因此,产权转移书据的计税依据是110万元,甲企业需按此金额缴纳印花税。综上,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时,银行免征印花税,甲企业需缴纳产权转移书据的印花税,计税依据为110万元。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43
收藏 0
税务师 550 税一 233 题的当期为什么不是所有期间的销项税额,没有特指
小王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09:47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不是,当期销项税额仅指当月或当期实际发生的应税销售行为所计算的销项税额,而不是所有期间的总和。解释:在增值税的计算中,“当期”通常是指某一特定的纳税期间(如一个月),销项税额仅针对该期间内发生的应税销售行为进行计算。即使某些业务涉及多个期间,也应按照实际发生的时间分别归入对应的纳税期间。因此,题目中要求计算“当期销项税额”时,只需考虑当期实际发生的业务,而不是累计所有期间的金额。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27
收藏 0
请问销售无形资产的税收优惠
小王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09:41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销售无形资产的税收优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增值税免税政策:境内单位或个人向境外单位或个人销售完全在境外使用的无形资产,可以免征增值税。例如,向境外单位提供的完全在境外使用的软件、专利技术等。2.增值税零税率政策:某些特定类型的无形资产出口,如技术转让、软件出口等,可能适用增值税零税率政策,具体需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判断。3.企业所得税技术转让优惠: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4.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实际发生额的10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5.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加速折旧: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缩短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方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6.税收优惠地区的政策:在全国税收优惠地区,企业销售无形资产可能享受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多方面的减免政策,具体需根据当地政策执行。以上是常见的税收优惠,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具体业务类型和政策规定进行判断。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91
收藏 0
3.甲公司2024年5月开始对原有办公楼进行改扩建,增加使用面积,为期8个月,改扩建期间房屋停用。办公楼原值960万元,已经计提折旧200万元。为了进行改扩建购买材料,发生支出339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300万元,增值税39万元;支付工程款206万元,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200万元,增值税6万元。改扩建工程于2024年12月完工。 问题(2):请作出办公楼改扩建的账务处理。 『正确答案』 借:在建工程 5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50000 贷:银行存款 5450000 第笔分录的金额哪里跑出来的,我在题目里面怎么找不到
小王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09:27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在这道题中,办公楼改扩建账务处理的第一笔分录里,金额计算如下:###1.计算“在建工程”金额办公楼原值960万元,已计提折旧200万元,将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时,先把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原值-累计折旧,即$960-200=760$(万元)。购买材料支出300万元,支付工程款200万元,这些都要计入“在建工程”成本。所以“在建工程”的总金额为$760-200+300+200=500$(万元)。###2.计算“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金额购买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39万元,支付工程款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增值税6万元,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就是$39+6=45$(万元)。###3.计算“银行存款”金额购买材料和支付工程款总共花费的金额就是银行存款减少的金额,即$339+206=545$(万元)。综上,分录为:```借:在建工程 5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50000 贷:银行存款 5450000```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34
收藏 0
500题,财务与会计16页第78题,D为什么是错的
卫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06:53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因此D选项是错误的。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45
收藏 0
同一道题,这个是业务(6),该题最后是写着该公司未放弃减税的。未放弃减税,不是应该乘以2%吗,你们的答案是乘以3%是不是错了?那不是意味着公司放弃减税了吗,跟题目给出的条件不是相矛盾了吗?
张老师
|
提问时间:10/15 06:41
#税务师#
亲爱的学员,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您的问题答复如下: 答案没有错误。在计算“应交税费——简易计税”时,先按3%的征收率算出税额,公式为$49519.31\div(1+3\%)×3\%=1442.31$,这一步是算出按3%征收率的应纳税额。而减按2%征收是在实际缴纳税款时体现的,算出按3%征收率的税额后,再按2%实际缴纳,减免的1%部分计入相关科目。所以计算“应交税费——简易计税”按3%算并不意味着放弃减税,和题目条件不矛盾。 祝您学习愉快!
阅读 39
收藏 0
上一页
1
2
3
4
5
...
500
下一页
搜索专区
没有你想要的答案,搜索一下试试?
速问速答
没有找到问题?直接来提问
免费专区
财税问答
免费试听
免费题库
免费直播
免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