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正保会计网校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nginx
 > 正文

资产的属性与计量模式的关系

2009-09-08 11:20 来源:尉然

  摘要:资产的不同定义,有着不同的属性,资产的属性不同,其计量的方法也就不同,因此,资产的属性与计量模式之间存在一致性、相关性。现行的计量模式与资产定义、属性存在一定的矛盾,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应采用符合资产定义的现值计量模式或现值混合计量模式计量资产价值,以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

  关键字:资产属性 计量模式 关系

  资产是会计学最基本概念,也是会计主要的要素之一。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共同构成的会计等式,成为财务会计的基础。资产的属性决定会计计量方法的使用,因此,资产的属性与计量模式之间存在着一致性、相关性。

  一、 资产的定义及属性

  资产的概念是会计学最重要的概念,现行的准则定义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资产的定义主要有四种观点:

  1.未消逝成本观

  未消逝成本观是对资产性质的早期描述。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公司会计准则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orporate standard)(1940)中明确提出了未消逝成本观。他们认为:“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其中已经消耗的成本为费用,未耗用的成本为资产”也就是说,他们认为资产是营业或生产要素获得以后尚未达到营业成本和费用阶段的那部分余额,是成本中未消逝的那部分余额。显然,这种观点同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是密不可分的。它着重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来定义资产,强调了资产取得与生产耗费之间的联系。

  2.借方余额观

  资产定义的借方余额观是由美国会计师协会(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的前身)所属的会计名词委员会在其颁布的第1号《会计名词》(1953)中提出来的。该公告认为:“资产是由借方余额所体现的某种东西。这一借方余额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或规则从结平的各账户中结转过来的,前提是这一借方余额不是负值。作为资产,它代表的或者是一种财产权利,或者是所取得的价值,有的则是为取得财产权利或为将来取得财产而发生的费用支出”。这一认识的基本特征是将资产视为借方余额的体现物。据此,不仅借方余额所体现的应收账款、存货、设备、厂房等要确认为资产,而且由借方余额所体现的递延费用等项目也可以确认为资产。显然,这种观点只是从会计结账技术的角度来理解资产,很难说是在描述资产的性质。

  3.经济资源观

  经济资源观是关于资产定义的颇具影响的一种观点。1957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的《公司财务报表所依恃的会计和报表准则》中明确指出:“资产是一个特定会计主体从事经营所需的经济资源,是可以用于或有益于未来经营的服务潜能总量”。对资产的这一认识,第一次明确地将资产与经济资源相联系,虽然它并未正面提到无形资产的内容,但这一定义至少可能将无形资产包纳其中。另外,它也明确了资产与特定会计主体之间的关系,即特定会计主体能够借助资产业从事未来经营。1970年,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第4号公告中提出了一个资产定义:“资产是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企业经济资源,资产也包括某些虽不是资源但按照公认会计原则确认和计量的递延费用”。这一定义虽然明确指出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接受了“经济资源”这一新认识,但它却认为,经济资源应否视为资产,取决于公认会计原则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这就把资产的实质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之间的主从关系颠倒了。

  4.未来经济利益观

  目前比较流行的资产定义体现了未来经济利益观的观点。1962年,穆尼茨(moonitaz)与斯普劳斯(r.t.sprouse)在《会计研究论丛》第3号——《企业普遍适用的会计准则》这一文献中明确提出:“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已经由企业通过现在或过去的交易获得。”现在的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号(sfac no.6)中提出:“资产是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它是特定个体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所取得或加以控制的。”

  未来经济利益观认为,资产的本质在于它蕴藏着未来的经济利益。因此,对资产的确认或判断不能看它的取得是否支付了代价,而要看它是否蕴藏着未来的经济利益。在现实中,虽然成本是资产取得的重要证据之一,而且成本还是资产计量的重要属性,但是,成本的发生并不一定导致未来的经济利益,而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也并不必然会发生成本,例如,业主投资、接受捐赠等。所以,未消逝成本观将未耗用的成本看成是资产,视资产为成本的组成部分,是不切实际的。而经济资源观强调资产的经济资源属性,把一些不是经济资源但有助于实现未来经济利益的或减少未来经济损失的项目如某些备抵项目排斥除在资产之外。未来经济利益观则将这些项目合乎情理地包括在资产之中。因此,我们说未来经济利益相对于其他观点来说更加全面、合理。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规定: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种定义突出了以下特点:

  (1)资产的经济属性即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经济利益,这也是资产的本质所在。也就是说,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要成为资产,必须具备能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2)资产的法律属性即必须是为企业所控制,也就是说,资产所产生的经济利益能可靠地流入本企业,为本企业提供服务能力,而不论企业是否对它拥有所有权。因此,从现行的资产的定义出发,建立资产确认的具体标准。首先,是以“未来的经济利益”构成了资产的本质要求,任何不具备未来经济利益的内容,都不能被确认为资产。这样,会计上的一些递延支出与待转销损失,就不应该作为资产的形式出现;其次,资产还应与特定的主体相联系,如某项未来经济利益不能被该主体所拥有或控制,它也不能作为该主体的资产。这就将一些公共性资源,排除在企业资产之外;第三,任何资产,都应该是企业因为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取得的。即使企业拥有了某项未来经济利益,如果没有明确的交易或事项,也不能确认为资产。这使得自创商誉被排除在企业资产之外。这种自创的商誉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知识产权、其他权利等,因此,现行的资产定义不能反映企业的整体资产价值。

  二、不同的计量模式体现出资产的不同属性

  计量是指会计要素量化的过程和方法。也就是对资产加以量化表述的理论依据与具体方法。它涉及到计量属性与量度单位的选择。计量属性解决“计量什么”,而计量单位解决对选定的计量属性“用什么计量”。计量属性与计量单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计量属性是内在的,根本的问题,计量单位是外在的、形式的问题,计量单位的选择随计量属性的变化而变化。由于不同的计量模式体现出资产的属性不同,会造成资产的价值差异较大。因此,根据资产的定义、属性选用恰当的计量模式计量资产的价值就尤为重要,它不仅仅在于是否能真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而且还影响到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有用。现行的会计计量属性包括:1.历史成本;2.重置成本;3.可变现成本;4.现值;5.公允价值;6.摊余成本。目前,主要运用的会计计量模式主要有四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公允价值、现值。

  (一)、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原始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它是根据会计凭证和账面记录进行的,是一种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长期以来是会计存在发展的一个重要计价基础,它特别适用于存货估价和损益计算的需要。历史成本计价具有客观性,它是建立在币值稳定基础之上的,这样才能把企业在不同日期存在的资产和负债,以及不同时期内发生的收和费用进行有效比较,从而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发展趋势。历史成本原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二是名义货币为计量单位。关于历史成本原则建立的基础,一般认为:一是值稳定假设,二是社会平均生产率不变假设,二者共同构成历史成本原则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因此,资产计价的结果,是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格始终保持一致。即某项资产要求按其取得或者交换时的实际计价入账,入账后的账面价值在该资产存续期间一般不作调整。换而言之,历史成本法体现资产的属性就是过去形成资产投入的成本或者费用作为资产的价值。其弊端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产率的提高,名义货币发生变化的话,从根本上动摇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基础。

  (二)、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现在重新购置同样资产或者重新制造同样产品所需的全部成本。重置成本是一种现行成本,它和原始成本在资产取得当时是一致的。之后,由于物价的变动,同一资产或者其等价物就可能需要用较多的或者较少的交换价格才能获得。因此,重置成本表示当时取得同一资产或者其等价物需要 的交换价格。这种的交换价格应该是从企业资产或者劳务市场获得的成本价格,而不是从企业正常经营中通常出售资产或者劳务的市场中的销售价格。重置成本法就是选用一种价格指数,比如CPI,将资产购置年份时的价值换算为当前的价值,或者更好的办法是分别调整每一项资产以反映各项资产真正的当前重置成本,这样同时反映通货膨胀和过时贬值这两个因素。重置成本法的最大不足是它忽略了组织资本。依据重置成本,无论各项资产的重置成本测定得多么完美,也会忽略这样一种追加的协调价值。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重置成本分为复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两种。

  1、复原重置成本是指采用与评估对象相同的材料、建筑或制造标准、设计、规格及技术等,以现时价格水平重新购建与评估对象相同的全新资产所发生的费用。

  2、更新重置成本是指采用新型材料、现代建筑或制造标准、新型设计、规格和技术等,以现行价格水平购建与评估对象具有同等功能的全新资产所需的费用。

  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重置成本的优缺点

  与原始成本属性相比,重置成本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重置成本表示企业现在获得该资产或劳务所须支付的数额。客观存它是现行投入价值的最佳计量。用它与现行收入配比计算利润富有意义。

  (2)以现行重置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可以将资产持有损益与营业损益区分开来,提供有意义的会计信息。

  (3)如果要持续取得这种资产,现行重置成本就表示资产对企业的价值。

  (4)以各项资产现行重置成本相加的总额,比以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历史成本相加的总数更富有意义。

  重置成本属性的主要缺点是重置成本的确定缺乏客观性。由于计量重置成本之日 在市场上所销售的商品,价格可能并完全一致,加之销售条件等可能不完全相同,因此,在重置成本数额确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些主观因素。再者,在计量重置成本之日,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企业有些资产也可能在市场上很难找到与之相同甚至相似的资产,对于这些资产的重置成本只能依靠估计,重置成本的确定由此更带有主观的成分。

  重置成本法的适用环境和用途:比较适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物价上涨快。用途:管理人员进行决策的时候使用,因为这样可以很客观的反映出人力资源的真实成本,能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重置成本法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为:被评估资产的价值=重置成本-累积应计损耗=重置成本-有形损耗-无形损耗(功能性损耗+经济性损耗)

  因此,重置成本法计量模式表现出资产的属性是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英文为Fair Valve亦称Market Valve或Market to Market,所谓公允价值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我国新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新准则强调的是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金额能取得并可靠计量,由此可见,公允价值的最大特征就是来自于公平市场的确认。

  从广义上说,公允价值的本质是反映交易和事项内含的公平、公允的价格。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均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从狭义上讲, 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一个计量属性,它所反映的是一种模拟市场的价格,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进行近似市场定价方式的评估,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以反映其静态价值。

  1.公允价值假设条件

  (1)为公平交易形成的价格;公平交易是公允价值形成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交易双方应该彼此平等,自由的进行交易。

  (2)为交易双方应当是持续经营企业,不打算或不需要进行清算、重大缩减经营规模,或在不利条件下仍进行交易。这一假定实际上是对公平交易进行补充定义及说明。如果交易一方或双方在财务困难或面临重大经营规模调整,缩减时候,交易形成的价格往往是不是公允的,不是正常交易形成的价格。

  (3)为交易双方应是熟悉情况的,这一假定仍然是对公平交易的补充。如果交易一方或双方不熟悉交易对象的情况,其形成的交易金额很难说是公允的。

  2、公允价值的特性

  在确定公允价值时,必须同时满足上述三个前提假定。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由自愿交易的双方所达成的价格,而不是交易一方主观预期希望达成的价格。因此,公允价值是一个客观的现时价值,而不是主观的价值。

  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体现出的资产属性是资产进行交换时形成的交换价值金额,即市场价格。

  (四)、现值

  现值( Present value),也称在用价值,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折现的金额,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折现的金额。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值计量应当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①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或对一系列现金流量的估计;②对现金流量的数量和时间上可能的波动的预期);③货币的时间价值,即无风险利率;④承担隐含在资产或负债中的不确定性所能接受的市场价格;⑤其他难以辨别的因素,如欠流动性、市场不完善等。现值有两种计算的方法,即传统法和期望现金流量法,使用这两种方法的四条原则:

  ①估计的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应尽可能反映在公平交易中决定是否购买资产所应考虑的隶束。项和不确定性;

  ②用来折现的利率应当与估计现金流量所有的假设一致;

  ③估计现金流量和利率应当最有偏见,而且只考虑相关资产;

  ④估计现金流量和利率应当反映可能的全部结果,而不是某单一的最可能值、最小值或最大值。

  在传统法下,通常使用单一的最佳估计现金流量和单一的利率来计算现值。最佳估计现金流量是指在未来时期最有可能将要收到或付出的一个单一的量。在期望现金流量法下是用期望现金流量和无风险利率来求现值。期望现金流量是在可能估计的数量区间内的一个概率加权数之和。尤其在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期望现金流量对于复杂汁量要此传统法好。因为最佳估计未来现金流量只吉有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量信息,而期望现金流量则含有数量、时间和不确定性三种信息。当能够识别市场上可比资产时,如果所考虑的资产的现金流量的时间和数量与市场上可比资产的现金流量的时间和数量高度相关。并在不同的经济情况下持续相关。则传统法是一种比较适当的方法。但是,当市场上不存在可比资产和负债时,就应当使用期望现金流量法。因此,在现值计量模式下,资产的属性是在用价值,指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折现的金额。现值体现出资产本质特征“未来的经济利益”,最符合现行资产的定义和属性。

  三、 现行的计量模式与资产定义、属性之间的矛盾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一方面体现了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的趋同更近了一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机遇;另一方面,其巨大的变化给传统的会计模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公允价值的应用就是其中一例。在38项会计准则中,有近50%的准则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无疑成为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焦点之一。目前,对于公允价值的认定主要采取以下方式:(一)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以该价格为标准确认的价值即为公允价值如果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存在着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在市场综合因素的影响和行业规范的制约下,其交易价格的形成基本符合“公平、熟悉、自愿”的前提,因此具备“公允”的要求,可以作为公允价值的确认标准。这种公允价值的获取途径是比较便利和直接的,并且易于交易方接受并获得关注者认可,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确认的理想状态。(二)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则在多方询价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或由评估机构评估,作为确认公允价值的基准如果资产交易或负债清偿的标的不存在活跃的、公开的交易市场,可以采用适当的估值方法,搭建相应的数据模型并选用适当的参数,参照各方询价因素,结合现金流量折现、期权定价等方法确认公允价值。(三)不存在活跃、公开的市场价格,交易标的也不适宜进行评估,并且进行多方询价存在困难的,可以参考同类交易的市场价格,作为确认公允价值的基准在这种方式下,同类交易标的价格无法由市场直接获得,因此只能用类比的方式,采集同类交易价格,作为估值的依据。这样,如何选择确定同类交易就成了公允价值确认的关键。同类交易不仅要求选取物与标的具有物理上的同质性,同时其实施载体各要素也应具备可比性,比如期望现金流、期限等。这样,现行会计计量模式是一种以公允价值为主体,多种计量模式并存的混合计量模式,因此,体现出资产属性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历史成本、重置价值。也有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现值等。而现行的资产定义为,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本质特征“未来经济利益”,因此,资产的价值不是以企业现有的资产为基础,也不认可投入成本,决定资产价值取决于未来持续的现金流及盈利能力,根据资产的属性其计量模式就是现值,因为只有能现值反映企业未来的产出,最恰当地反映未来经济利益的计量属性。其他的计量模式均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及属性,只有在这一属性无法满足可靠性和可验性的要求,在具体会计实务往往是从投入成本的角度考虑,采用其他的替代计量属性,但也要求排除人为估计等因素干扰,客观、真实的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这就进一步说明了现值是资产真实价值的最近似的反映。不同方法对资产计量的结果都是对资产现值的代替。因此,根据资产的属性采用的计量模式应该是现值或者是以现值为代表的现值混合计量模式。而不是现在采用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总之,资产的属性要求其计量的方法合理地、客观地反映其真实价值,资产的属性与计量模式存在一致性、相关性,会计计量的本质就是准确、完整地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资产的属性与计量模式的匹配,是会计学的重大问题,是值的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1-6

  2.会计发展史,王建忠.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会计历史与理论研究,王光远.福建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