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贸易术语出口,生产企业退税申报这样做→
在国际贸易交易中,贸易术语不仅定义了货物的风险、责任和费用的分配,还直接影响着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申报。小编今天就带领大家来了解出口退税中常用到的几种主要的国际贸易术语,帮助大家梳理生产企业采用不同国际贸易术语如何进行出口退税申报。
贸易术语(Trade 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贸易条件、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交货条件、销售条件等,国际上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进行使用上的规范。
现行最新的2020版本《国际贸易术语解释规则》中常用的贸易术语共有4种:FOB、CFR、CIF、EXW。我们逐一来看看它们的内涵。
FOB是Free On Board的缩写,意为船上交货。卖方负责将货物运送到买方指定的装运港,并将货物放置在买方指定的船只上。所有后续的成本,如运输、保险等,都将由买方承担。
CFR代表成本加运费,指卖方必须支付把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开支和运费,在货物越过指定港的船舷后,风险就由卖方转向买方负担。
CIF代表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即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当采用CIF条款时,卖方不仅要负责将货物运送到指定的目的港,还需支付将货物运至该目的港所需的运费以及保险费。
EXW代表Ex Works,即工厂交货。按照EXW条款,卖方只需在其所在地通常是工厂或仓库将货物交给买方,之后的一切责任和费用都由买方承担。
生产企业的出口退税申报文件依据为《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劳务增值税和消费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39号)第四条:
“四、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
出口货物劳务的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按出口货物劳务的出口发票(外销发票)、其他普通发票或购进出口货物劳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确定。
(一)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劳务(进料加工复出口货物除外)增值税退(免)税的计税依据,为出口货物劳务的实际离岸价(FOB)。实际离岸价应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但如果出口发票不能反映实际离岸价,主管税务机关有权予以核定。”
生产企业采用不同的贸易术语出口,在出口退税申报时都要转换成FOB。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成表格形式,在出口退税申报的时候可以参考哦。
来源:厦门税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