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库

天津市2001年改善农村人民生活10项工作的决定

津政发[2001]2号

颁布时间:2001-01-02 00:00:00.000 发文单位:天津市人民政府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根据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关于抓好改善人民生活新三件事的重要精神,今年我们要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继续坚持和发扬为人民办实事的优良传统,不断改善农村人民生活。为此,决定在农村做好以下10项工作。

  一、努力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

  启动百万亩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和设施农业工程。续建宝坻县里自沽灌区配套与改造工程。实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程。建成静海、宝坻肉类收购加工龙头企业。建设绿洲现代农业技术装备超级市场,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机械和咨询等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减轻农民负担,人均收入增加400元。

  二、全面推动小城镇发展

  完成全市城镇体系规划,加快撤乡并镇步伐,扩大乡镇规模。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完成生产和商贸建筑120万平方米,修建地下给排水设施8万米。种植草坪35万平方米,植树40万株。改造水冲式公共厕所66座。实现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12万人。完成蓟县府君山广场三期工程,建成大港区中塘镇休闲广场,建设西青区杨柳青广场和张家窝广场。

  三、搞好公路桥梁河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津蓟、津沽二线、唐津三期高速公路。维修乡村公路500公里。 整修改造津歧公路上古林至红旗路段。建设北运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宁河县第二水厂二期工程。建设大港区赵连庄110千伏变电站。

  四、继续搞好科教兴农

  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民技术员试点县工程。完善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建设津南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市级农业技术试验基地。建成国家级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畜禽高效饲养、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节水灌溉、平衡施肥、农业新品种、精品果树等十大技术推广工程。

  五、继续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建设一批农民住宅楼:西青区40万平方米,东丽区20万平方米,津南区20万平方米,北辰区20万平方米,塘沽区7万平方米,大港区6.24万平方米,汉沽区2万平方米,武清区3万平方米,蓟县1万平方米,宝坻县3万平方米。

  六、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5个生态示范村(镇) .启动天津生态圈建设工程,在宝坻、武清建设防风固沙林带6万亩。 实施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及综合开发3万亩,建设东南部枣树生态经济林6万亩。建设静海和西青段生态林二期工程,植树1800亩。启动宁河七里海生态林工程,造林2000亩。完善杨柳青和官港森林公园。在蓟县山区兴建1500座小水窖。

  七、加快农村市场建设

  改造宝坻三辣、武清大沙河蔬菜、静海范庄子蔬菜、汉沽水产等4个产地批发市场。 改造红旗、何庄子、金钟、柳滩等4个销地批发市场。 新建宁河县赛丰购物广场和县农资建材市场。兴建西青区杨柳青商贸街。

  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

  继续搞好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完善乡村学校设施,建设北辰区47中、静海县1中、宝坻县1中等一批示范校。建设津南区咸水沽医院门诊楼、急救中心,宝坻县中医医院门诊楼,蓟县社区卫生服务站。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加大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力度,覆盖率达到100%.组织200名医师下乡服务,提高农村医疗水平。采取有力措施,减少氟中毒危害,防治碘缺乏病。建成武清、宝坻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示范工程。

  九、建设完善旅游文体设施

  建设杨柳青民俗风情旅游街、东丽湖东方夏威夷水上大世界。完善盘山风景区。举办第三届黄崖关长城国际马拉松赛、 第8届渔阳金秋山野旅游节和农村文化广场舞蹈展演活动。建成汉沽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武清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蓟县体育中心体育场和博物馆、静海县人民健身广场和北辰区体育中心。建设108个乡镇全民健身工程设施。

  十、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全市农业户口的精减退职职工和部分农业户口的原民政特殊救济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建立农村乡镇和村委会互助服务体系。完善以敬老院为依托的农村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网络,改扩建12所农村敬老院,建设武清区松鹤园。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条件。继续搞好农村特困户和受灾户安居工程、建设修缮房屋2000间。

回到顶部
折叠